欢迎您光临南京党史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导航联系我们
今天是
今天是
学会之声     |     学会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研究
  • 陈毅在新四军东进北上中的 开拓创新及新时代的启示
  • 来源: 市委党史办    

  • 左用章

    新四军东进北上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纪念新四军东进北上85周年,对我们缅怀党中央和革命前辈的光辉历史,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陈毅在新四军东进北上中的开拓创新

    新四军的东进和北上在当时是全新的事情。新四军东进之初面临着人员缺乏、武器拙劣、地区生疏三大困难。陈毅在其中的开拓创新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结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陈毅在新四军东进北上中熟练地采用这一法宝,内容非常丰富,做得非常精彩而又成功。今天,只讲其中的两个特点。

    一是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工作非常广阔并极富成效。纪振纲在茅山创办茶林公司,拥有万余亩土地,经营的茅峰茶叶销售海内外,是江南颇有声望的华侨资本家。陈毅写信给他,亲自拜访他。他深受感动,为新四军采购药品,掩护伤病员,募捐5000套棉衣,并将其自卫武装300多人枪全部交给新四军。

    樊玉琳在抗战前任国民党句容县第二区区长,爱国抗日,手上有60多人枪的三个乡联防自卫武装,较有实力。1938615日,陈毅率部到前隍村后,即邀他到茅山乾元观会晤,动员他联合抗日。他为陈毅的热情诚恳和远见卓识所打动,毅然表示愿意在新四军的领导下共同抗日。此后,他在筹备和主持镇、句、金、丹四县抗日总会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信念更加坚定。

    陈毅还团结争取了巫恒通、许维新等领导的民众抗日自卫武装,成为抗日的有生力量。

    江南帮会是中间势力之一,同时又是江南的地方实力派,有的拥有一千至几千徒弟,统治地广人多。陈毅巧妙地争取、利用帮会,有意地创造成一些“白皮红心”人物,开始令其两面应付,最后变成为我服务,有的发展成为共产党员。这是陈毅的一个创造。

    一般人都看不起算命先生。陈毅独具慧眼,认为他们属于被剥削、被压迫群众。他们采取不正当的手法捞钱,是一种在反动统治下为了谋生的不得已。他们虽有许多缺点错误,但同时不仅有反对剥削、压迫的阶级要求,而且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陈毅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认识了江南算命先生管有为之后,即指示派人做管的工作。利用日军相信封建迷信的弱点,派管利用“奇门相术”,打进日军据点。管为我军送来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陈毅统一战线工作的面是很宽广的。由于陈毅的努力,茅山地区道士成立了抗敌协会,苏中黄桥地区的和尚成立了宗教界抗战协会。这些出家人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陈毅统一战线工作丰富多彩,不胜枚举。他抓住统一战线工作大团结大联合这一本质,开拓创新,为新四军的东进北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军事条件和社会环境。

    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巧妙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着新四军的北进,19397月,陈毅以朱德、毛泽东的名义给李明扬、李长江(鲁苏皖游击军总司令、副司令)写信,提出联合抗日,措词恳切,两李很感动。此后,新四军拨付两李子弹两万发以对付韩德勤,又帮两李在江南的十余万发子弹运送过江。陈毅三到泰州,与李等谈判,终于达成联合抗日协议。陈毅还联合韩紫石、朱履先等苏中名人共同抗日。

    19401118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在批转陈毅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及军委完全同意陈毅的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为使各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一战线的策略,破除其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利,称英雄而少办法的观点,特将陈毅的报告转发全军学习。”

    第二,坚决地依靠人民群众。新四军到苏南之初,苏南人民群众长期受反动宣传影响,对共产党、新四军存在着种种疑虑,群众工作基础很差。

    陈毅令新四军指战员严格执行爱民纪律,有的在老百姓家的屋檐下过夜。此外,通过战地服务团、民运工作组的宣传和组织农民、工人、教育界、商界、青年、妇女等成立抗日救国会或抗敌协会。打击日伪军;成立抗日民主政权等。不久,苏南人民对新四军刮目相看,衷心拥护新四军,唱出了“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等歌曲。

    第三,勇毅又巧妙地实施东进北上的战略目标。19385月中旬,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从皖南出发,于64日到达高淳,开始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1939年春(5月),茅山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后,陈毅即指导新四军向常州、无锡、苏州、浦东等地发展。几乎与此同时,陈毅还谋划新四军由宁丹铁路以南向宁丹铁路以北发展,向扬中发展,向长江以北江都、泰州、海安等地发展。

    国民党对新四军“画地为牢”,规定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活动地域是:长江以南,芜湖以东,溧水、金坛之线以北,丹阳、金坛公路以西,东西不过百余公里,南北仅五六十公里,不许我军东进北上。项英害怕影响国共合作,不敢东进北上。陈毅令我军(叶飞等)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坚毅果敢且很巧妙地东进,令管文蔚等率领新四军挺进纵队北上。

    194010月,新四军黄桥战役的胜利,八路军、新四军在盐城大丰的胜利会师,标志着新四军东进北上战略目标的实现。陈毅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第四,加强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又一重大法宝。在新四军党的建设方面,陈毅强调指出:“我们根据血的教训,必须坚决主张在地方武装、人民自卫武装中,党的领导权应该保持,一切武装均应控制在党的领导之下,才能有坚持抗战的保证。”为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新四军的政治建设(提高干部的党性、强化政委制度、加强政治工作、健全军队党的组织工作、加强全军政治教育);精辟地指出了新四军的政治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提出了连队党支部建设的7点意见。

    在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方面,陈毅开拓性地指导新四军党组织加紧地方党员的鉴别、吸纳工作,不仅使一些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解决了党籍问题,而且还利用统战工作使不少进步人士、知识分子和国民党中下层干部从爱国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如句容的樊玉林、巫恒通、洪天寿,金坛的朱春苑、李钊,丹阳的艾焕章、薛斌,溧水的许维新、曹明亮、陈保升,宜兴的李复等。他们入党后,多数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有的还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随着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根据地党建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

    二、新时代的启示

    陈毅在新四军东进北上中的开拓创新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政治站位高。新四军的东进北上是在抗日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特殊年代,面对凶残的日军、狡猾的“友军”、风吹两面倒的地方实力派,陈毅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学习、弘扬陈毅的坚定果敢精神,在新征程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主动创新性强。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工作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说干就干,毫不迟疑,雷厉风行。其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地执行新四军东进北上战略决策。我们在新征程也应当像陈毅那样,主动地积极地开拓创新,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反对“躺平”、不作为、少作为。

    第三,深入调查研究。19385月,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主力东进之前,在新四军第一支队干部会上就要求“所有干部应动员起来问路线、问敌情、问地形,搜集和了解一般社会情况”。该会后,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主力东进沿途,开了许多次座谈会,拜访了许多地方人士,做了许多调查工作。调查的内容包括民情、风俗、生产、消费、地方历史、文化状况等。19422月,陈毅在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军事报告中强调指出:“观察问题、分析情况、处理战术、组织战斗、教育部队等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不调查即无发言权,要反对主观主义。”陈毅要求我军指战员对敌、我、友的调查应是经常性的,资料的搜集应是广泛的。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几乎随时随地都注意调查研究。

    上述陈毅这些很接地气的做法,为新四军较为顺利地东进北上奠定了十分可靠的基础。历史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正确决策,有了调查研究,才能解决问题。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学习陈毅的做法,落实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指示,及时地解决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建新功打下扎实基础。(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05004952号-7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访问量统计: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