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南京党史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导航联系我们
今天是
今天是
学会之声     |     学会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研究
  • 新四军东进高淳的重大意义
  • 来源: 市委党史办    

  • 王贵桃

    1938年初夏,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挥师东进,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挺进苏南的第一站就是高淳。这一点,党史、军史和《江渭清回忆录》都有明确记载。因此,确认高淳为苏南抗日第一站与茅山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新四军东进初抵高淳,点燃苏南第一把抗日烽火,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重要历史意义:

    一、新四军东进初抵高淳,宣传国共合作,统战工作有声有色,为苏南全民抗战开了好头

    新四军在抗日烽火中诞生,是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一。85年前,新四军军部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电令第一、第二支队东进,到苏南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531日傍晚,陈毅司令员带领一支队2300多名官兵,率先从安徽南陵县土塘村出发,于63日中午抵达苏皖边境狸头桥集镇。

    在狸头桥,陈毅深思熟虑:高淳地处苏皖边界,境内尚无日伪军,国民党政府照常运转,这在苏南各县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开展统战工作的最佳良机;高淳拥有固城、丹阳、石臼三湖,系典型的苏南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是建立军需供应基地的好地方,部队应在此停留几天,播撒革命火种,为创建茅山根据地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基础。当晚,一支队夜渡固城湖,“欣然夜半到高淳”。部队抵达高淳县城后,在淳溪老街吴家祠堂设司令部。4日上午,宣传统战工作便紧锣密鼓展开了。陈毅选择的第一个统战对象是高淳县长杨鼎候。杨鼎候行伍出身,前不久参加台儿庄战役立了大功,经国民党第三战区推荐,刚到家乡高淳当县长半个月。此人性格豪爽,有较高的爱国热情。陈毅登门拜访,面谈国共合作、抗日救国这件大事,正合他心意。杨鼎候爽快表示,本县支持新四军东进抗日。并决定,次日召开高淳县各界民众抗日动员大会,邀请陈司令作报告。下午,陈毅又接着拜访了原孙中山大元帅府文书赵愚山,高淳商会会长陈安愚,晚清秀才陈紫垣、孙其浚等一批重量级爱国士绅,讲述新四军东进抗日的重大意义。他们一致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愿为新四军抗击日寇效力。当天,一支队战地服务团也分头在大街小巷刷写标语,散发简报,演出节目,营造浓浓的抗日气氛。

    65日,杨鼎候县长在东平殿广场主持召开高淳县各界抗日动员大会,有4000多人参加,陈毅一口气作了3个多小时的报告。陈司令的报告大气磅礴,妙趣横生,鼓舞人心,让饱受日军欺凌的高淳人民看到了抗战到底的希望。全场欢声雷动,群情振奋,30多名青年师生听完报告,热血沸腾,当即要求参军,上前线,打鬼子。宣传统战大见成效,苏南第一把抗日烽火在高淳顺利点燃。

    二、新四军东进初抵高淳,严肃军风军纪,军民关系有声有色,良好形象赢得了民心

    193712月初,日军过境高淳攻打南京,沿路烧杀奸抢,罪恶滔天,民众死伤惨重;日军走了,国民党保安队趁虚而入,打着抗日的旗号,盘踞高淳2个月,敲诈勒索,民众恨之入骨。新四军是支什么样的部队?当时高淳民众一无所知,同样存在“兵船初过群疑寇”心态。一支队夜抵高淳,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入民房不扰民。当时正值农忙季节,一支队安排一半战士帮助农民车水栽秧,打麦扬场。新四军的一言一行,树立了人民军队的好形象,一下子打消了民众的疑虑,“新四军是鱼,老百姓是水,军民团结一家亲,为全民抗日赢得了民心。何以佐证,67日上午,一支队兵分两路离开高淳继续东进,薛城、肇倩、甘村、姜家等村派出民夫360人,木船120条,装粮运兵,护送一支队安全渡过石臼湖,从高淳百姓的拥军行动可以看出。

    三、新四军东进初抵高淳,开辟交通廊道,党建工作有声有色,为战胜日寇积蓄了力量

    陈毅在淳期间,走访调查得出结论:高淳民风淳朴,是茅山连接皖南的最佳交通廊道,这两大优势,必须有党组织引领,才能转化为打击侵略者、消灭日伪军的正能量。于是,抽调4名干部在县城设立苏南第一个“新四军驻淳办事处”,巩固统一战线,负责接待过境的干部与交通员。其后短短一年中,办事处广泛开展党建、宣传、统战工作,在城乡成立7个党支部,发展党员120多名,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骨干。同时,向皖南军部选送优秀人才30多名,接待军部、茅山过境干部、交通员多批,其中接待护送陈毅过境3次。194311月,溧高战役胜利后,一支队播下的革命火种,迅速燎原高淳大地,最终成为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熊熊烈火。

    四、新四军东进初抵高淳,谋划持久抗战,后勤保障有声有色,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支队离开高淳时,陈毅司令员高瞻远瞩,派出小分队在高淳东部桠溪设立苏南第一个兵站,即“新四军第五兵站”。这个兵站在溧高边境村庄设11个粮油、棉花征收点,多方筹集军需物资,成立运输队,成为苏南最可靠的后勤保障基地之一。为建好这个兵站,陈毅在苏南领导抗战两年中,曾4次到达兵站,检查指导工作。

    1945年上半年,苏浙军区发起天目山反顽战役,溧高根据地依托第五兵站这个平台,3次组织6000民工,跋山涉水,向前线运送大米30万斤,咸鱼6万斤,军鞋3000双,银元2000枚,为打败日寇,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显著贡献。新四军一支队东进初抵高淳,停留4天办成四件大事。陈毅司令员非常欣慰,挥笔写下了第一首抗日诗歌《东征初抵高淳》,为高淳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意义非同凡响。

    (作者系高淳区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05004952号-7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访问量统计: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