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南京党史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导航联系我们
今天是
今天是
学会之声     |     学会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研究
  • 新四军东进南京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 来源: 市委党史办    

  • 王 伟

    江苏是新四军东进的主战场,特别是皖南事变后,7个师有6个师在江苏活动,所以江苏在新四军东进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新四军在南京地区活动持续时间。新四军先遣支队于19385月进入南京,新四军第一支队是6月进入南京。新四军的哪支部队最后离开南京,没有考证。从现有资料中,我们知道,是19466月。六合的骡子山战斗是淮南军区兼新四军第2师独立旅第5团,于1946716-20日,在江苏省六合地区,对国民党军第5军第45师、整编第74师第58旅进行的野战阵地防御战斗。战斗结束后,独立旅第5团奉命安全撤出六合县境,月底撤过三河。以此为例,可以说新四军离开南京时间是620日。我们按历史资料,新四军1938519日进入苏南敌后,到1946620日,整整8年时间,连头带尾是9个年头。

    二是新四军在南京地区活动的部队数量。皖南事变前为第一、第二、第五支队,皖南事变后为第2、第6、第7师,约占42.86%

    三是新四军在南京地区打仗数(也反映牵制敌人情况)。新四军战绩统计表:对日伪军作战24617次,反顽作战3212次,共计27829次。但我们谁也说不清楚这些战役战斗的名称,同样,南京地区新四军打仗数也不清楚。我做了一个统计,新四军战史资料47册中有战斗详报、简报、公报的132个,南京地区新四军打仗数为9个(新塘、禄口、水阳、横山、云台山、狸头桥、龙仓间、金牛山、苏南反顽),占比为6.8%;《新四军表册大事记》记录重要战役战斗275个(截止到华丰受降1946123日),南京地区为14个(朱门战斗、新塘、小丹阳、禄口、水阳、云台山、狸头桥、龙仓间、赤山、金牛山、两溧、溧(阳)高(淳)战斗、高淳(东坝)、张家岗战斗),占比为5.1%。新四军战史大事记共339个战例(截至19471月),南京地区20个,占比为5.9%

    截至19388月,新四军共打了15个重要战役战斗(蒋家河口、韦岗、竹子岗伏击战、新丰车站、当(涂)芜(湖);朱门、横塘、新塘、西善桥、吴桥、夜袭句容城、四摆渡、仓头、小丹阳、珥陵战斗),新四军战史和新四军表册两书合计,除了第1个蒋家河口战斗(四支队)外,其他前14个战例,都在南京或周围发生的,其中南京有朱门、新塘、西善桥、小丹阳战斗4个,说明新四军一、二支队对南京的重视,或者说主要打击范围在南京地区,又或者说对南京构成了威胁。

    为什么会占比这么高?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原因。

    主观上符合我军的战略方针。新四军共有四个战略方针:一是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向敌后挺进的战略方针,也是大家常讲的东进北上战略方针(19384月至1939年底)。二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9401月至1940年底)。三是军事自卫、政治反击(击退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又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四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解放战争过渡阶段。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第一个阶段,东进北上战略方针。这个方针最著名的是毛主席“五四指示”:新四军挺进敌后地区的步骤与任务。毛泽东要求,第一步,服从国民党当局的命令,开到国民党当局指定的地区去,“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5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第二步,“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第一步,就是要脱离国民党控制区,到敌后取得抗日的行动自由权;第二步,就是要冲破国民党当局“画地为牢”的限制,进一步东进北上,向一切日军占领区发展,向一切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的地区发展。这是毛泽东从抗战全局出发,赋予新四军开辟整个华中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南京属于茅山根据地范围,是新四军东进抗战第一步发展的重点地区。所以,前面所讲的打仗数,绝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打的。前面讲的9个战例有7个,14个有8个(龙仓间战斗193910月)。1939年底以前都是新四军战略展开和发展的第一步。

    客观上与国民党当局划定区域有关。国民党当局规定新四军的任务是,在苏南、皖中敌侧后进行游击战争,以牵制日军。划定的活动地区是:第一、第二支队以长江以南,芜湖以东,高淳、溧水、金坛以北,丹阳金坛公路以西,东西不过百余公里,南北仅五六十公里。第三支队在青弋江、铜陵、繁昌前线担任机动防御任务。第四支队活动在皖中的淮南铁路沿线一带,并规定不得越界活动。

    国民党当局原是画地为牢,想借日军之手,来消灭他们多年“围剿”而未能剿灭的这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新四军。先遣支队出发后,项英向毛泽东报告:国民党当局“屡次以命令强迫执行”向他们指定的地区开进,“显然是将我们送出到敌区,听其自生灭,含着借刀杀人的用意”。因此,项英采取的对策是:“目前先遣队已出发,各支队不日陆续跟进,军部准备移南陵。我们的计划:利用短距离行军,每日约30里路行程,其余时间进行教育,同时拖延时间,侦察地形。达到泾县与南陵之间,靠山地集中,由各支队各派遣一部队出动(等先遣队回后),大部求得整训,争取时间。”毛泽东接到项英的几份电报后,看出项英的想法和做法与中共中央的意图有差距,便于193854日给项英发出了一份关于新四军应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因是54日发出的,被称为“五四指示”。

    南京正好在国民党当局规定的第一、二支队活动区域。因此,1938年春到1939年底为向敌后挺进,开辟敌后战场,实施战略展开阶段(新四军发展六个阶段:1937年秋至1938年春为谈判、改编、集结阶段;二是上述阶段;三是1939年底至1940年底为发展华中,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阶段;四是1941年春至1943年底为反扫荡、清乡、摩擦,保卫根据地的艰苦坚持阶段;五是1944年初至1945年秋为恢复、反攻与再发展阶段;六是1945年秋至19471月,新四军番号撤销,解放战争过渡阶段)。国民党当局做梦也没有想到,新四军一、二支队在陈毅、粟裕等领导下,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这一时间,是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配合较好时期。我党实行的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也就是说,与国民党军队的配合主要是战略上的配合,我党领导的武装在敌后战场,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战术上的配合较少,主要是没有顺畅的联系渠道(战役战术级)。如南京地区最早的一仗朱门战斗(193876日,新四军表册中排第6);如六合地区的樊集战斗,1940128日,我军发现日伪军进攻国民党军地方部队,主动冒雪赶过去支援。但在战斗中,两军却没有很好配合,主要是国民党军队不积极。

    综上所述,南京作为新四军东进抗日最早建立的茅山根据地和活动区域,对新四军敌后站稳脚跟,起到重要作用;南京地区新四军坚持抗战整整八年时间,连头带尾是九年,在江苏各市来说是时间较长的。南京是新四军半数部队作战和活动过的地区,打仗数约占6%,严重威胁敌后方核心地带,对扩大我党影响,坚持抗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05004952号-7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访问量统计: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