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南京党史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导航联系我们
今天是
今天是
学会之声     |     学会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研究
  • 当兵三悟
  • 来源: 南京党史网    
  •   从江苏到广东,从消防到边防,从士兵到将军,方位、时空、经历的变化和延伸,遗留在心灵深处的岁月积淀已厚重如钟山、源远如长江。江苏生长了童年的梦想、青春的豪情,是事业的基础、一生的牵挂;广东赋予了更广阔的天地、更高的荣誉,是事业的巅峰、一生的欣慰。看四季珠江流水,听风雨钟山松涛,辗转两地都是情,常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常盘点人生积淀,检索人生作为,深思人生得失,自省、修正,励志、奋起,便更加眼明心亮,气定神静。

      来粤近5年时光,然而,真正让我更加理解、感知、热爱广东和广东人民,却是在2005年7月下基层当兵时。从当年开始,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开展了领导干部下基层当兵活动,要求团职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当兵锻炼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10天。于是,我也以普通一兵的身份,两次深入到基层,和官兵实行“五同”,又一次把自己丢掉多年的“兵味”找了回来。从而,更加真实地了解了基层,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真切地体验到了基层部队的火热生活,感受到了基层官兵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警民鱼水深情。更可贵的是,改造了作风,提高了思想,升华了境界,从基层的视角看到了自身在机关作风、工作上的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曾在当兵日记中这样写道:“通过一个老兵当兵的实践,使我真正、真实、真切地了解了基层,了解了官兵,了解了群众,体会到了基层的艰苦,官兵的辛苦,群众的疾苦。官兵们以对党的信念,对事业的执著,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是伟大的劳动者,是边防部队体现作为的主力军,是部队建设与发展坚强的“基石”。弱势群体的疾、难、困、苦,致使他们成了社会的最低层,他们那种渴望美好生活的心情、无助的神态、茫然的目光,使我揪心伤感。他们善良、纯朴,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帮扶,他们就感恩不尽,甚至感激下跪,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感谢边防官兵。这些情景、事例都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告诫着我一定要做好人、做老老实实的人、富于同情心的人、行善积德的人;做好事、做实实在在的事,做关心基层、关心官兵、关心群众的事;做好官,做清正廉明、坚持“三个第一”即前方第一、基层第一、战士第一,为兵、为民作主、开拓创新、谋事业促发展的官。这是我的心声,更是我做人、做官的准则。

      做官要关注民生

      这是一个极其悲惨的家庭。汕尾海丰县后门镇百安村35岁的村民黄杰遭遇车祸,全身多处骨折,颅脑严重损伤,因无钱治疗变成“植物人”。黄杰夫妇生有3个孩子,2男1女,最小的今年才1岁。除黄杰外,其余4人均是聋哑人。一家5口人挤住在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外,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家里仅有半亩贫瘠的山地,全靠黄杰打渔来维持生计。如今,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这个家一下就塌了。这是2005年我在汕尾边防支队鲘门边防派出所当兵时,在辖区开展三访四见(即通过“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问弱”,实现人民群众对边防警察“看见、敢见、愿见、想见”的目标)活动时发现的一户家庭情况。

      救助黄杰家庭刻不容缓,而且是职责所系。

      第一次家访时,我带头捐款以解燃眉之急—温饱问题。紧接着,我向总队医院通报情况,要求王华院长派出最好的医护人员前往海丰为黄杰诊治。当天下午2时,院长王华带着脑外科、骨科、内科、耳科的专家,驱车130多公里,来到黄杰家里对黄杰进行了认真检查。“只要黄杰的生命有一线希望,边防官兵就要投入百倍的努力去争取”,总队党委决定,由总队医院和汕尾边防支队鲘门边防派出所共同负责,把黄杰家作为重点帮扶救助的特殊对象。总队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小组,每月派出医务人员上门随访诊治,并每月为其家庭提供300元钱、100斤大米和10斤食用油。医院还决定重点治疗黄杰3个孩子的聋哑疾病,争取恢复他们的听、说能力,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托起明天的希望。暖心行动在不断延续,黄杰家的不幸遭遇在广东边防及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总队医院官兵和医护人员掀起了向黄杰家捐款、捐物的热潮,全院人员共为黄杰家捐款2万多元,以及衣物一批。 全程跟踪采访边防官兵救助黄杰事迹的汕尾电视台记者何小姐,被黄杰家境的惨状,派出所、总队医院的真实情感和行动所感动、所动情,几次泪流满面中断采访。人间自有真情在。在边防官兵的真情帮扶下,黄杰一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又分别到珠海市边防支队外伶仃边防工作站、汕头支队新溪边防派出所、边防六支队“沙头角模范中队”等基层单位当兵。每到一地,我都把访民问苦作为我当兵的重要内容,在尽自己微薄之力的同时号召全省官兵伸出热情之手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曾帮助珠海外伶仃岛少女黎敏诗圆了大学梦,救助沙头角社区困难居民廖丽绢、李仕宝等摆脱贫困。当我亲眼目睹到受访群众不知所措的手脚,甚至下跪谢恩的时候;当我亲耳听到乡亲们动情纯朴的话语、竖起大拇指进行无声地夸赞的时候;当我切身体会到“三访四见”,真情帮扶,感动社会,在边防辖区引起强烈震动的时候,我的双眼悄然湿润,我的心海涌起波涛!

      和谐社会,民生为先。我深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职责。边防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关注民生,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全部工作,就是要强化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公安边防部队必须紧紧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找准边防工作的位置,明确边防工作的努力方向,切实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边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每一位官兵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中去,落实到每一项边防工作中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做官要关爱官兵

      在下基层当兵的时间里,我与官兵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同执勤,走村串户开展“三访四见”,深切地感受到,基层是何等的艰苦,条件简陋、待遇微薄;官兵是何等的辛苦,任务繁重,无私奉献。基层官兵为了边防事业,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安心在基层、战斗在一线,有的已三十几岁还没有成家立业,有的已婚干部一个多月顾不上回家一次。这是他们的崇高境界所在、奉献精神所在。每次当兵,时间短暂,只有10天,但我与官兵们结下了深厚感情、不解之缘,我经常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和我有距离感,我们是战友、是朋友,更是兄弟。看着他们憨厚、纯朴的笑脸,看到他们干工作尽心尽力、不言苦累的样子,看到他们爱边报国、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怀,我感到非常欣慰,不止一次地感动、感慨,有这样可爱的、优秀的官兵,广东边防部队各项建设就大有希望,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还有什么理由带不好队伍呢?

      关爱官兵,以情带兵,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带兵人最基本的带兵出发点,更是构建和谐广东边防的重要途径。历来兵家都十分重视官兵关系团结和谐,强调带兵者要关心、爱护士卒。《孙子兵法》上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渊;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诸葛亮在《将情篇》中更明确提出,将在军中应“与众同”,即与士兵同甘共苦,认为这是“为将之道”的重要内容。我们的部队中有些带兵人认为,要带好兵,就必须让士兵怕自己,甚至不惜动用各种粗暴手段树立威严。其实,真正的威严并不能靠权力和压迫得来。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唯正足以服人”。只有处事公正、身先士卒并切实关心、体贴部属,才能真正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钦佩和拥戴。

      当家长们将孩子送到部队,交到我们手中的时候,我们受到的是真挚的信任、殷切的期望。具有不同乡音、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战友们和我们朝夕相处,组成一个新的集体、一个全新的“家庭”。我们不仅是带兵的人、管兵的官,更重要的是兵的父母、兵的兄长。我们背负的是家长殷切的目光,面临的是一群渴望知识、渴望成长的年轻人,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没有理由打破他们美好的梦想和希冀。只有用父母热忱般的心、兄长手足般的情去关心、去爱护、去体贴他们,我们的绿色警营才会处处充满真情,才会融洽和谐。这是对战士负责,对家长负责,对部队负责,也是带兵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领导干部还要树立新型的“关爱观”,切实履行“校长”职责,在带头学习的同时,热心为年轻带兵干部传经验、教方法,热情为官兵创造学习成才的有利条件,建立人才成长的良性机制,把更多的官兵培养成为高尚的人、有文化的人、对部队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名领导干部,能否关心、爱护官兵,并不是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关系到对士兵的根本态度和领导作风问题。在当前党中央号召全国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改进我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建立起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官兵关系,把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起来,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部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做官要官德至上

      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其官德的好坏对部队建设及其部属价值取向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菜根谭》中说:“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它的意思是说,在恩宠利禄方面,不要抢别人前面;在德行与事业上,不要落在人后面;在接受与享受方面,不要越过一定分寸;在修养与操行上,不要降低分毫。所以说,官德为从政之本。至今,我从军已38载,处于领导岗位的时间占了绝大多数,我想,无论官大官小、功大功小,展现良好的人品和官德应是第一位的。

      “万事德为先”。人无德,什么事都做不好;官无德,一分威信也不会有。因此,我始终牢记“位尊不泯公仆心,权重不移为民志”,始终坚持与基层官兵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改变,全心全意为基层官兵服务的宗旨不淡忘,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作风不丢失。时刻警醒自己真心实意、真情实感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为兵为民作主的人。对待党的事业严格要求自己先过关、先过硬、先带头,“只有干好工作的义务,没有干不好工作的权力”。管好管住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把党纪政纪作为要求,把群众口碑作为尺子,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加强个人修身,注重日常修正,赢得了威信,赢得了爱戴,导引了部队正气,推动了部队建设。

      有德者必有威,德高者必望重。“有威”是有威严、有威信而不是所谓的威风。为官者“有威”,有利于凝聚军心,有利于维持法规,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如果靠向部属“摆架子”,向群众“抖威风”来达到树立个人“威信”的目的,不仅达不到目的,甚至带来危害。三国时,张飞作为蜀军大将,他理应注重加强人品官德修养,却在部属中大发威风,打骂体罚士卒,最终落得被部下杀害的可悲下场。可见,为官者的威严威信来源于个人良好的品行修养,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取得真正的威信,就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另外,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领导者除了自身立德之外,还要善于播德,以德育人。公安边防部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人民子弟兵,在部队建设进程中,不但要坚持依法从严治军,还应突出以德治军,这不但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更能有效解决军队内部管理矛盾。法治注重强制性地约束个人行为,而德治提倡的是领导干部依靠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就会在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影响和熏陶部属,对部属品德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的军旅开始于江苏,拓展于广东。广东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经济发达;敞开宽广的胸怀接纳八方宾朋,兼容并蓄,人才济济;一年四季飞红叠翠,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等等。感谢广东,不仅给了我荣耀,也给了我深切的人生感悟。在广东我收获了将军的光荣,也承载了更重的责任;收获了工作的喜悦,也丰富了人生的阅历。在广东我更加明白,做官是一时的,而做事是长久的;官位是有限的,而贡献是无限的。(衡长福)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05004952号-7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访问量统计: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