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南京党史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导航联系我们
今天是
今天是
学会之声     |     学会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 ​“党史里的学习教育”:王荷波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 ——《浦镇公司的红色印记》
  • 发布日期: 2022-06-21 来源: 市委党史办    
  • “党史里的学习教育”:王荷波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

    ——《浦镇公司的红色印记》


    南京是我国较早建立近现代工业,产生第一代产业工人的重要城市之一。始建于1908年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至今已有114年。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114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豪情满怀走进新时代的见证,是中国现代工业、机车车辆工业,从屈辱、抗争到振兴、发展、强大的见证,是中国轨道交通制造业现代化、国际化,在曲折道路上探索、创新不断发展、走向世界的缩影。这座走过百年沧桑岁月的工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地方党组织的成立,更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国重器 车舆兴邦”的发展历程和前进步伐。

    浦镇公司


    百年风云 星火燎原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帝国列强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控制中国的交通命脉。英国政府藉强权获得了津浦铁路南段筑路权,为了就近修理机车,占领中国铁路市场以谋取更大的利润,决定在津浦铁路的南端,长江北岸建一所铁路机车修理厂。19089月开工建设,至1909年基本建成厂区6178平方米。浦厂建成后的第二年,工人顺利组装完成了“小一号火车头”,这是华东地区组装完成的第一台机车,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浦镇公司英式厂房

    然而,工人们仍然处于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之下。此时,浦镇机厂、浦口车站、浦口火车轮渡所已经成为当时南京地区工人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连同职工家属总数达数万人。铁路工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单纯而自发的斗争逐步走上了目标明确的自觉斗争舞台

    铁路机厂因其代表了20世纪前期中国最先进的工业,并集中了大量产业工人,而受到初生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铁路的交通便捷性,也方便了中国共产党利用铁路线路组织工人运动。随着长辛店、唐山、浦镇、济南、江岸等关内铁路重要节点上的机厂陆续形成红色基因,红色文化也沿着铁路传播,最终形成声势浩大的红色联动。

    王荷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创建了南京地区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浦口党小组。在王荷波等同志的领导下,南京地区的工人阶级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27年,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在北京被捕,1111日深夜,他英勇就义。

    王荷波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创建的浦厂党组织及其共产党员们,在党的领导下,弘扬王荷波等革命先驱创造的伟大建党精神,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虽然工厂党的组织屡遭破坏、屡经曲折,但中共南京地方组织始终没有放弃在这里的秘密斗争。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不断建立起党的地下组织,王荷波等烈士的牺牲,为浦镇机厂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从1927年到1937年,浦镇机厂党组织又经历了从再次重建到再次被破坏的过程,陈兆春、许立双、吕占先等党组织成员被抓捕杀害后,工厂党组织活动一度中断。然而,革命的火种却一直在燃烧,浦镇机厂的工人罢工和争取解放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王荷波


    奋力抗争 浦厂新生

    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南京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中数月之久,六朝古都惨遭蹂躏。大批爱国进步人士遭受血腥屠杀和无情镇压,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斗争异常艰苦残酷。侵华日军铁道派遣团占领工厂,将工厂更名为浦镇工场,残暴地以武力强迫工人为他们生产。进步工人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党的组织,投身抗日斗争。

    19443月,中共华中局城工部派党员邵雪岭来厂开辟党的工作,恢复地下党支部,浦镇工厂中缀十几年的党组织终于恢复了。党组织建立后,通过各种活动启发工人的觉悟,组织开展与工人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形式不同的抗日斗争,并搜集两浦地区日军情报送往新四军根据地。

    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胜利的喜悦转瞬间就被国民党的新的剥削压迫所替代。在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下,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地下党支部领导浦镇工人,按照中共南京市委以经济斗争为主的工作方针,展开了一场深入持久的反内战、反独裁,向炮口“要饭吃”的斗争。194872日上午,浦镇机厂近两千名工人率先罢工,大家共同高呼“两浦铁路工人团结起来!”“工人万岁!”等口号向浦口进发。迫于工人们的强大压力,最终谈判同意了工人们提出的全部四项条件。至此两浦铁路工人“七二"大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

    以浦厂工人为主要力量的“七二大罢工”和反搬迁、护厂斗争是浦厂革命斗争史上可歌可泣的重要一页。特别是临近解放,发生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七二大罢工”,不仅动摇了国民政府的统治,打乱了津浦铁路浦徐段的整个铁路运输秩序,也影响了陇海线的列车正常运行,迟滞了军用物资的运输,间接地支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一时期,正是我们党已经从稚嫩走向成熟,走向壮大的时期。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浦镇机厂开展的各次革命斗争,都以比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大的胜利。反搬迁和护厂斗争的胜利使浦镇机厂基本完整的得已保留下来,并使工厂在迎接全国解放斗争中,得已尽快恢复生产。

    1949423日南京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工厂;8月,浦镇铁路工厂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南京和浦镇机厂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浦镇机厂的新生,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把头对工厂工人的奴役,劳动人民从此成了工厂的主人。

    火红年代     激情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工厂回到人民手中,广大职工焕发出高涨的生产热情,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1949425日,工厂隶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济南铁路管理局,更名为“浦镇铁路工厂”。19495月,工厂复工后,接受抢修机车任务,支援解放战争。195011月,全厂职工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组织抗美援朝预备队,期间共有24名职工赴朝参战,5人立功。

    1949423日南京解放,8天后,作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在南京恢复出版的《新华日报》以新华社社论《庆祝南京解放》为发刊词的《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在南京恢复出版。出现在创刊号头版的刊登了题为《浦镇工务段职工英勇机警保护器材》这篇的文章,详细报道讲述了浦镇机场厂工友组织纠察队维护工厂的情况,生动反映出工人运动中们高涨的革命热情和英勇的斗志。

    工厂复工不久,各地车辆段、机务段就送来大批需要抢修的机车、客车、货车,车型杂、品种多,破损程度不同,多数为战争受损的“死复车”和“重造车”,由于工厂设备陈旧,零部件和原材料匮乏,加上修理工艺落后,困难重重。“为了尽快恢复生产能力,抢修破损机车车辆,工厂党支部号召职工以实际行动支援正在进行的全国解放。广大职工满怀热情焕发冲天干劲,很快自制了部分生产急需的简易设备,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抢修。复工3个月,浦厂就完成了136台机器设备的修理,1

    8千件工具和备品的整修,全厂掀起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两年不到的恢复时期,广大职工发扬忘我的劳动精神和聪明才智,共修蒸汽机车287台、客车291辆、货车608辆,有力地支持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和抗美援朝。

    1953年,在铁道部安排下,铁路工厂更名铁道部浦镇机车车辆工厂,由修理铁路机车、客车、货车改为主修客车。从1958年起,车辆工厂发展为修造并举,制造出我国第一辆铁路客车——YZ21型硬座车,填补了国内铁路客车车厢制造的空白。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浦镇车辆不断出厂一列列崭新的列车,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巨大力量。

    1957年,浦镇公司建成的动力锅炉房


    学习先辈 绍先承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厂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先后承担了6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制了多达170个新品种;自主开发研制的CA25型餐车,是我国铁路客车制造业最早研制出的更新换代产品;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列空调双层旅客列车、准高速旅客列车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功转型为以轨道交通车辆研制为主,集科研、开发、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1999年,由南京浦镇车辆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和上海铁路局联合研制的“新曙光”号的准高速列车,代表了当时国产列车最高水平。1999年,将浦镇机车车辆厂确定为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厂之一,通过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就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列车的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水平地铁列车制造技术,进而形成城市轨道车辆产品研制开发能力。南京地铁一号线是我国最早实现国产化的地铁之一,也标志着浦镇公司走向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踏入21世纪,浦镇公司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逐步拥有了动车组、城轨车辆、铁路客车和重大核心部件等全过程的生产能力,从铁路客车到动车组,产品速度等级覆盖了时速120公里到250公里,有着非常全面的产品谱系。进入新时代,在和谐号、复兴号系列轨道交通客运装备技术创新,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国产化,“一带一路”轨道装备国际化等重大项目攻关上,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不断创新创造,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中,展示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浦镇力量……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红色基因的传承,中车浦镇公司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名片。在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先辈精神的传承者、守护者和发扬者,浦镇公司积极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深入挖掘老一辈革命家先进事迹,通过与各大媒体联动,宣传和传承先辈们的精神品质,汇聚起新一代浦镇人为中国高铁事业的奉献动能。

    作为我国百年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浦镇公司通过先贤回望百年历史,汲取精神力量,结合工厂制服、机车部件等党史学习教育实物展示,将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进企业、受益公众,精心打造了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顾不同时期浦镇人的恒心、决心和初心,了解党的百年发展辉煌成就,致敬先贤,更要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结合党史、行业史、企业史引导员工深刻感悟中车成长之道,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自立自强、创新发展的前进动能。


    党旗引领 稳中求进

    2022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浦镇公司坚持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紧密围绕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进一步把政治优势、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奋力实现“七个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浦镇公司积极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时速2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和时速16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在国内的市场覆盖;加快城际动车组、市域(郊)车、中低运量城轨等产品的市场开拓,突出总包、运维等价值链延伸;布局国际市场,实现海外市场由“游击战”转向“阵地战”。在市场开拓中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平台优势、技术优势、地域区位优势等,紧盯目标、强化跟踪,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开拓成效、不断实现新突破,通过深化开展党建(支部)共建等工作,引导广大党员骨干在市场开拓中当先锋、做表率。

    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浦镇公司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系统的自主化、系列化、谱系化,完善适用于城轨列车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攻关,强化科技自强自立能力建设,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持续提升试验验证能力,充分释放公司创新活力、做好创新平台搭建和成果应用推广,强化数字赋能,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瓶颈突破,结合“双碳行动”发展方向,组织开展党员揭榜挂帅、专项攻关等活动,进一步把党建优势转换为推动技术创新优势。

    见贤思齐强担当,学思践悟促前行。中车浦镇公司孙景南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殊荣。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闯进焊接这个行业已逾30年。她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创新实干的精神,坚守一线岗位,带领团队开拓创新、克难攻坚,为我国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国产化、谱系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光荣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九大代表,这位70后“大国工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浦镇人技能报国的时代强音。浦镇公司对内广泛宣传企业先进典型,让员工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对外注重党史学习教育自身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推广,营造了良好的“学榜样”“争先进”氛围。 通过参与《红色财经百年信物》《大国重器》的拍摄,讲述中国轨交装备的发展和高铁国家名片的故事,借助《人民日报》《求是》等平台,展示中车浦镇公司的行业担当,将模范的故事、中车浦镇公司的故事宣传到员工内心和公众视野中,激发学榜样、学党史、争先进的工作动能。“

    经过100多年的沉淀和发展,从津浦铁路南端修理厂的“落地生根”,到现如今在市场、制造、研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花繁果硕”,浦镇公司已经成长为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参天大树”,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反向输出,完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以优质的成果证明着中国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时速2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南京7号线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标题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05004952号-7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访问量统计: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