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南京党史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导航联系我们
今天是
今天是
学会之声     |     学会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 解放军战士杨太平在洪水中连续奋战六个多小时救人英勇牺牲
    长芦街道太平路以他的名字命名
  • 发布日期: 2021-07-20 来源: 南京日报    
  • 1998年,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参加南京抗洪抢险。

    近百年来,南京曾数次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如1931724日最大降水量高达198.5毫米,八卦洲全部被淹;1935年秦淮河大水,城南几成泽国;1949年再发大水;1954年抗洪历时112天;1983年、1991年、1998年再次遭遇洪水……在肆虐的洪水面前,南京市广大干部群众及驻宁部队官兵顽强拼搏,筑起抵御洪水的“钢铁长城”,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正常。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上,一组南京军民联手抵御特大洪水的老照片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19837月,南京地区连降暴雨,长江水位超过历史最高纪录。714日零点40分,位于长江北岸的南京大厂区三合圩坝突然决口,顷刻间,洪水吞没田野和村庄。”市委党史办三级调研员徐卫力向记者介绍,在那一年抗洪抢险工作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11团的战士英勇牺牲,他的名字叫杨太平,是一名共产党员。当时,杨太平参加了由连长熊学贵带队的18人抢险突击队。大雨滂沱,夜黑如墨。杨太平和战友们直奔淹没在洪水中的普桥大队。刚进入圩区,他便发现前方一位老大娘被洪水冲倒。身旁的老大爷连声呼救。杨太平冲上前去,一手搀老大娘,一手拉老大爷,逆水走出险区。接着突击队又赶到奶牛场,杨太平和其他三名战士在激流中又救起了四名妇女和一名老人。这时候,前面又传来一位老大娘的呼救声,杨太平奋力游过去救出了这位老人。 

    “当时杨太平已在洪水中连续奋战了六个多小时,经过了十几个村庄,从洪水中夺回了九名群众的生命,还救出了一头奶牛和许多物资。”徐卫力告诉记者,当再次赶到决口附近,杨太平已经精疲力竭,却仍然坚持和战友一起把洪水中的两台电动机打捞上来。紧接着,连队又接到一项新任务,必须越过30米宽的洪水急流,抢救遇险群众。杨太平和战友李军等八人立即跳进湍急的洪水。游到洪水中央,李军支持不住被洪水卷走。说时迟那时快,杨太平立刻奋力游过去,紧紧抓住李军,托着他靠岸。在其他战友的协助下,李军终于上岸,得救了,但杨太平却被洪水吞没,英勇牺牲。 

    杨太平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当地人民群众。同年729日,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学习、宣传杨太平同志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89日,杨太平被原南京军区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二级英模奖章,这也是原南京军区历史上命名的第一位“抗洪抢险英雄”。大厂区为纪念杨太平同志,将长芦乡至沿河村段命名为“太平路”。南京市人民政府在杨太平牺牲的地方——大厂区长芦乡(现长芦街道化学工业园区太平路)为他修建了纪念碑。1984714日,杨太平牺牲一周年之际,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杨太平纪念碑”举行了隆重揭幕仪式。 

    “英雄逝去,但英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代代相传。”前来参观学习的栖霞区马群街道居民王女士是一名人民教师,她表示,通过参观展览,她深切感悟到广大党员为救国救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和情感,“作为高校教师,我将像先烈那样,怀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标题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05004952号-7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访问量统计: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