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南京党史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导航联系我们
今天是
今天是
学会之声     |     学会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研究
  • 第一次打鬼子的战斗
  • 来源: 南京党史    
  •   南京军区原政治委员傅奎清将军,每当他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亲身参加打日本鬼子的战斗经历,就激动不已,十分振奋。虽然,这次不寻常的战斗已过去大半个世纪,但他依然记忆犹新,那激烈的战斗场面仍历历在目,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

      拂晓前,部队进入伏击区

      1942年初,日军第十三混成旅团及伪军3000余人,多路“扫荡”我定(远)、凤(阳)、怀(远)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十八里岗包围我独三团和县总队,团长余海清、副总队长汪立斌英勇牺牲。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为死难的同胞报仇,我新四军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命令我所在的新四军第六旅18团到这一带开展游击战,支持定(远)、寿(县)、长(丰)公路沿线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寻机痛歼敌人。时任津浦路西军分区副司令兼18团团长、参加过黄麻起义的老红军陈庆先,在此期间,不幸负伤,正在后方疗伤。团政委为廖成美,福建龙岩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参加了闽西3年游击战争,有丰富的作战指挥和政治工作的经验。副团长彭济伍,是安徽金寨人,1927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从延安来到华中抗日前线。据侦察,从永康镇至水家湖(长丰县城)的公路,是日伪军的一条重要的补给线,日伪军常有运输队来往。1942年3月1日,日伪军一部,前往永康镇押运武器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按照惯例,第二天必从原路返回,这正是我新四军伏击敌军的理想时机和地区。廖成美和彭济伍下定决心,要在这里打一场伏击战,命令:1营2、3连和3营7、8连,于3月2日拂晓前乘夜进入伏击地区。具体部署是:3连埋伏在上户陈村;2连埋伏在下户陈村,伏击从水家湖到永康镇的敌军运输队;7连埋伏在柏家圩村,阻击从永康镇据点来接应的敌军援兵;8连埋伏在前后张村,作为团的预备队,团指挥所设在上户陈村民兵分队长陈家富家中。

      紧急动员

      当时,傅奎清担任8连政治指导员,22岁,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参加新四军3年多来,他虽然打过一些仗,但还没有与日本鬼子直接交锋过。第一次参加伏击鬼子兵的战斗,他的心情非常激动,既高兴又紧张;他觉得,向日本鬼子讨还血债、报仇雪恨的机会到了,一定要狠狠教训一下日本鬼子。但这场伏击战能否打胜,他心中也没有把握。全连的指战员虽然同他一样,有打鬼子的迫切心情,但终归缺乏打鬼子的经验,武器也差。又听说日本鬼子的枪法很准,瞄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因此,对打胜这一仗心存疑虑。

      于是,傅奎清和连长李朝云商量后,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进一步激励斗志,鼓舞士气,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这是夺取这次战斗胜利的首要条件。充分利用战斗准备的间隙,傅奎清向全连干部战士作一次紧急动员。他首先讲了参加这次伏击战的意义,指出报仇雪恨的时机到了。然后又讲了打赢这一仗的有利条件:一是日寇侵略我们中国是不义之战,我们早有直接参加打鬼子的迫切愿望;二是日本鬼子人少,我们人多;三是日本鬼子目标暴露,我们埋伏隐蔽,四是指挥我们作战的廖政委、彭副团长和三营谢锐营长都是老红军,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经过动员,全连同志的战斗情绪极为高涨,个个摩拳擦掌,胜利信心倍增。

      3月2日拂晓。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似的。从炉桥至永康的大路上,行人无几,两旁枯树枝随着阵阵西北风发出沙沙的响声。担任伏击任务的3连、7连、8连,一个接一个地急步前进,没有说话与咳嗽,只有唰唰的脚步声。

      上午9时许,据团部侦察员报告:距离上户陈村西南4华里的杜家圩子,发现敌人运输队的尖兵,正在向上户陈村开进。走在运输队最前头的是10多个日本鬼子,中间是敌人抓来的民夫,有的挑担,有的推车,有的赶着驮物资的牲口,最后边是伪军,大约有百人的样子。

      廖政委和彭副团长立即命令:“各连马上准备投入战斗,听号令出击。”下午2点,日寇进入伏击圈指战员们得悉日本鬼子马上就到了,精神立刻振奋起来,都情不自禁地紧紧鞋带、绑腿和腰带,摸摸腰间的手榴弹,立即进入临战前的戒备状态。

      走在敌运输队前边的日本鬼子,由于担心新四军与民兵的袭击,边行进边四处张望。当日本鬼子走到离上户陈村里把路时,突然停止了前进,向空中打了3发信号弹。同时,有3名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枪,排成前三角战斗队形,向上户陈村走来。为了麻痹与迷惑敌人,廖政委、彭副团长命令住上户陈村的3连打开圩子的门,如同平常一样。3个鬼子兵来到村口,在民房外转了几圈,胡乱地放了几枪,见没有什么动静,就转身返回村外,站在一个高坡上,发出了“无敌情”的信号,然后,便坐在高坡上抽烟、喝水,不停地四处张望。

      廖政委、彭副团长判断:3个鬼子兵返回席地而坐,说明他们未发现我军的任何疑点;敌人发信号弹,可能是向永康据点联络。这样,我军可能面临南、北两面作战。于是,团首长命令:7连,加上8连一个排,坚决阻击永康镇前来接应之敌于柏家圩以北地区;2、3连准备消灭鬼子的运输队;8连(欠一个排)随时准备向两个方向机动。

      时值早春,田野一望无际,寒风凛冽。但是,指战员们不顾寒冷,忍饥挨饿,忘记了疲劳,人人都做好了随时出击的一切准备。下午2时许,7连观察哨报告:永康镇据点的敌军30多人向柏家圩子开来,离村四五百米时,鬼子向空中又打了两发信号弹,向其运输队进行联络。2连观察哨又报告:上户陈村南的日本鬼子的运输队,看到信号弹得知援兵到了,开始整队开进。可是,狡猾的鬼子兵却离开了原来走的公路,沿着左侧乡村小道开进上户陈村。

      看到敌人已进入我军预设伏击圈,团首长便立即命令3连首先出击。严阵以待的3连指战员从农户家中跃出,对准运输队前头的鬼子兵来了一阵齐射,一枚枚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有4个鬼子兵当场应声毙命。因受到我军的突然袭击,敌人的运输队顿时大乱,被日军抓去运输的民夫,驮物资的牲畜,以及殿后的伪军,四处逃散。

      正在下户陈村待命的2连指战员,听到3连出击的枪声,按照既定的部署,立即冲出居民地,向着敌运输队的后卫冲去,与3连形成了对敌军的夹击之势,打得日伪军抱头鼠窜。走在前面的一个执旗子的日军,慌忙摆动旗子,后面的敌人看到信号,迅速向附近一个干池塘卧倒,依托土塘堤埂和荆条树作掩护,日军小队长、八九个鬼子兵和几个伪军士兵,负隅顽抗,困兽犹斗。

      发起最后冲锋

      来自永康镇据点的敌人,听到上户陈村的枪声,知道其运输队遭到新四军的伏击,便用小钢炮和机枪作掩护,拼命往柏家圩冲击。我军担负阻击任务的7连及8连的一个排,勇猛地阻击敌军援兵。位于阻击前哨的7连一个班,坚守着一个坟堆,不让敌人前进一步,全班9个人,伤亡了8人,还剩一名战士,仍然顽强地坚守阵地。日军援兵见前进不得,便拖着同伙的尸体和伤兵,狼狈地向后撤退。这时,8连连长李朝云率领一个排,与7连的同志一起冲上去追击,打死打伤数名敌兵。

      夹击上户陈村南土塘之敌的我军第2、3连,与敌人激战一个多小时,伤亡较大。于是,团首长便令傅奎清带领8连两个排,机动到上户陈村东南小坟堆一带。这时,彭副团长、谢锐营长先后来到8连,对傅奎清说:“土塘中的鬼子十分顽固,现在是你们8连上阵的时候了,要不惜一切代价,尽量多捉几个活鬼子!”谢营长曾在方志敏的红十军团当过连长,人长得十分精干,作战机智勇敢,他高声地说:“傅奎清!8连打漂亮仗的时候到了,我和你们一起冲锋!”他边说边喊:“8连的同志们,跟我冲啊!”见谢营长和彭副团长手握驳壳枪,已经冲出去了,傅奎清也奋不顾身地边跑边喊:“八连的同志们,跟我冲啊!”有一个鬼子兵可能是子弹打光了的缘故,抱着轻机枪从土塘中窜出,向远处奔跑。8连战士孟庆华见状,持枪奋力追击鬼子兵。鬼子兵气喘吁吁,实在跑不动了,只好扔下机枪,束手就擒。小孟既抓了一个鬼子兵,又缴获了一挺轻机枪,战斗结束评奖时,被授予“头等奖励”。

      围攻土塘里鬼子兵的战斗持续了个把小时。在敌人的子弹差不多快要打光的时刻,傅奎清带领部队向敌人喊话:“新四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趁着枪声渐渐稀疏,8连在2、3连及7连一个排的配合下,从四面八方冲向土塘,包围圈逐渐缩小,几股力量像把铁钳似的,紧紧地“钳”住敌人。被围的敌人见四面都是新四军,垂死挣扎,疯狂抵抗。我军指挥员发出了冲锋的命令,战士们像旋风似地围上,大声喊着:“缴枪不杀!”当场活捉了4个鬼子兵,其中有一个是留着小胡子的日军小队长;打死日军8名,逃走一个。在俘虏中,还有一个日军翻译官。

      下午四时许,战斗胜利结束。

      廖、彭首长立即命令部队迅速打扫战场,马上撤离阵地。廖、彭首长分析,这次,吃了败仗的日寇,决不会善罢甘休,必定要对我抗日军民进行疯狂报复。果然不出廖政委、彭副团长所料,驻定远县各据点的日寇,在闻知其运输队被歼之后,迅即增派日伪军数百人,疯狂地扑向战地,对着上户陈村发射了多枚燃烧弹,顷刻间,全村烈火熊熊,40多间民房和大批柴草毁于一旦。从此,上户陈村被人们称为“火烧陈”,直到全国解放后才恢复原来的村名。

      获奖与感慨

      这次,柏家圩子战斗,全歼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俘虏日伪军数十人,缴获掷弹筒一门,轻机枪一挺,日式手枪一枝,步枪30多枝,还缴获了敌人运送的全部军用物资,尤其是活捉日本鬼子兵的胜利消息,不胫而走,在淮南和路东抗日根据地广为传诵。根据地抗日军民闻讯,欢天喜地,倍受鼓舞,奔走相告。原来传说日本鬼子有武士道精神,宁死不缴枪,又说鬼子打枪百发百中,其实也不尽然。根据地群众杀猪宰羊,敲锣打鼓,慰劳子弟兵。至于向我新四军投降的4名日军,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遣返回到他们的国家了。傅奎清说,他们的名字我记不得了。如果还健在的话,他们也许成为中日友好人士了!

      1942年4月,在定远黄庄战斗中,傅奎清所在的8连一次就消灭了50多名伪军。连同1个多月前柏家圩子伏击日伪军的胜利,团长和政委在全团官兵大会上授予指导员傅奎清和连长李朝云以“头等奖”,每人奖了一套写了字的衬衣。而《柏家圩子战斗》这个战例,已收入了由中国军事博物馆编著、1994年12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战典?抗日战争时期》(下)一书。当地人民政府为了存史育人,还树立了柏家圩子伏击战纪念碑。(傅奎清  口述)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05004952号-7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访问量统计: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